第 141 章(1 / 2)

朱元璋地域歧视的问题也进入了伍爱华的眼帘,在这里伍爱华必须要给朱元璋正名:“他不是地域歧视,他是纯粹地歧视每一个可能威胁到皇权的人。”

朱元璋:……

伍爱华解释道:“朱元璋不仅规定了江浙苏松四个地方的人不能进入户部,也规定了后宫不得干政、宦官不得干政,同时女官反而主要从这四个地方选拔,你能说他是歧视吗?”

“其实与其说是歧视,不如说是防备。”

“明朝的江西、浙江、苏松等地在朱元璋还是个割据政权的时候,是被张士诚管理的。”

“大家都知道,张士诚和陈友谅是朱元璋称帝路上最大的两块绊脚石,但是通过与这些绊脚石的对战、攻伐,朱元璋不仅对他们领域的人记了仇,还发现了张士诚领地税收的实力。”

“所以建国之后,朱元璋对这四个地方的赋税规定远高于全国其他地区,不让这四个地方的人当户部官员,就是害怕他们为了乡邻给四地减税。”

【???他这难道不是税收歧视?】

【江浙就活该交更多税赋?】

【干同样的苦力,江浙能守一百,其他地方只能收七十,就算收江浙四十的税其他地方二十的税,江浙人民过的也比其他地方好啊】

【税收本来就是国家调解贫富的手段,差异性税收也很正常吧,虽然确实不公平就是了】

【那南京扬州那些地方也很富足啊!怎么就不用?】

【那是他发源地,人家亲朋好友的亲朋好友都在,可不是要给优待吗?】

看着弹幕上那些话语,伍爱华明智地没有过多探讨这个话题,只是借着大家都偏题了的机会,直接开始了民商事的内容。

“其实明朝的赋税制度基本沿用了唐朝两税法的模式,分为夏季和秋季两个季节征收田赋,男子在十六岁到六十岁之间都要进行服役。”

“但同时,明朝也采用了他们认为元朝比较好的方面,就是对于户口和田地的管理,有隐户和隐田的,一旦发现,都要作为刑事犯罪进行量刑。”

“同时,明朝赋税负担不均一直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。”

“朱元璋驾崩之后,建文帝和永乐帝都屡次给江浙苏松四地降低税赋,但是整个大明,这四地的税赋压力依然是高于其他所有地区。”

“很多人可能还会疑惑,都说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,苏杭地区文风盛的很大原因是因为有生产力剩余,地区经济基础决定了整体受教育程度,为什么还说他们赋税重呢?”

“就是因为夏秋税其实是定额税收,当地如果发生天灾,只有皇帝免税,才能不交税。”

“而对于皇帝们来说,江南地区因为生活富足、存粮较多,而且人们不仅仅依靠种地生存,发生流民逃荒的概率很小,所以即使发生天灾,江南地区被免税的概率也是最小的。”

“当时江南地区的小地主和大地主,以及工商业主的生

活可能确实还过得去,但是普通百姓平民就不一定了。”

“不过这些地区确实不经常发生逃荒,主要原因是在于他们充分利用了女性的劳动价值。”